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成果推介

成果推介∣谷晓梅博士在《科研管理》发表文章

经济管理学院谷晓梅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A类期刊《科研管理》发表题为《中国工业创新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区域间工业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分析》的文章。

文章来源

者:谷晓梅、范德成

期刊名称:科研管理

发表时间:2023.04.20

文章主要内容

摘要:地区间工业供给与需求关系是工业空间关联的产生基础,探究伴随生产关系而形成的工业创新空间关联现状,明晰区域间工业创新溢出影响因素,对打造区域工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区域间工业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构建基于供给关系和需求关系的工业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然后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两个方向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并运用QAP方法揭示工业创新空间关联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地区工业间通过生产关系建立了日益密切、稳健的创新关联,各地区发出的创新溢出始终保持均衡,创新溢出的流向愈发集中,网络等级门槛愈发明显;两个方向创新网络中作为关键节点的地区并不完全相同,但均存在强强集聚、弱弱集聚现象,均可聚类为四个板块,扮演“主受益”、“经纪人”和“净溢出”三种角色;地理邻近、R&D人员差异、R&D经费差异、技术升级经费差异、外资利用差异和生产外向度差异是工业创新空间关联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特征因素的差异影响不大。

关键词:工业创新空间关联;供给关系;需求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法;QAP方法

1. 研究背景

后工业化时代,中国工业面临要素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升级等多重挑战。与此同时,其又承受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两端挤压,国际分工地位受到动摇,部分发达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潮流更进一步弱化了中国工业的后发优势。面对国内外双重压力,中国工业唯有依托创新母体优势,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才可突破掣肘,摆脱“新常态”低迷期、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然而,受限于创新基础、开放水平,中国工业创新产出存在较大区际差异,地区间形成诸多创新岛屿,技术交流和知识溢出较少,整体创新水平提升缓慢。如何增强区域间创新联系,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工业急需攻克的难题。由于任何地区工业的生产活动都无法脱离其他地区而单独进行,地区间工业供给与需求关系是区际工业空间关联的产生基础,伴随生产关系,各地区创新产出也会向其他地区形成溢出。因而,本文基于客观必然的生产关系探究区域间工业创新溢出关系,对快速有效地增加区域间创新溢出、制定区域间工业协同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创新

工业创新一直为学界所重点关注,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创新资源配置、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绿色创新等领域。随着区际工业创新合作重要性日益显露,越来越多学者借助空间计量技术探究工业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如金刚和沈坤荣2016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发现中国工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存在显著区域差距的同时,存在局域空间集聚现象。由于计量方法大多从地理邻近或经济社会特征邻近视角出发,只能进行属性数据分析,且无法反映各地区创新溢出异质性,学者们引入可进行关系数据分析、能够清晰呈现地区创新关联网络特征的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予以完善,如张曦和郭淑芬2020基于引力模型构建中国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剖析地区间及区域板块间的创新溢出关系,并对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虽然SNA方法可呈现区域间工业创新复杂、多线程的溢出关系,但尚未有学者从生产关系视角考察区域间创新溢出,而这种研究视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工业行业间知识溢出的测度中已得到验证,如朱平芳等2016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得到行业间通过供给与需求关系所形成的知识溢出。

为此,考虑投入产出技术与SNA方法具有内在一致性,本研究将两者结合,从供给和需求关系出发,分析区域间工业创新溢出,尝试提供工业创新空间关联研究的新角度。相比已有研究,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分别基于区域间工业供给关系与需求关系构建工业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刻画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分析各地区在网络中所处地位及作用,厘清区域板块间创新溢出路径,并运用QAP方法明晰创新空间关联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及变动趋势,以期为优化区域间工业生产关系,促进工业协同创新提供突破口。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将投入产出技术与SNA方法结合,基于供给关系和需求关系视角研究工业创新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1)各地区工业通过生产关系建立了日益密切、稳健的创新关联,但整体来看关联程度较低,亟待加强。两个方向的创新溢出均存在愈发明显的等级门槛,各地区发出的创新溢出始终保持均衡,创新溢出的流向愈发集中。(2)对基于供给关系的网络而言,北京、安徽、重庆等8个省市在网络中发挥核心作用,是中心行动者,容易获取创新资源,并充当其他地区间工业创新关联的中间人。内蒙古、辽宁、福建等9个省市在网络中的参与度较低,与其他省份间的创新关联较弱。对基于需求关系的网络而言,江苏、安徽、山东等9个省市是关键节点,北京、黑龙江、广西等10个省市处于边缘位置。(3)地区集聚无明显的地理划分,创新溢出主要以板块间为主,板块内部关联较弱。基于供给关系的网络可划分为四个板块,北京、上海、海南、广东、安徽、重庆、浙江和甘肃强强集聚,扮演主受益角色,接收来自其他板块的创新动能;云南、河南、黑龙江、山西、贵州和陕西集聚,湖南、江西、江苏、湖北、青海、宁夏和广西集聚,均扮演经纪人角色,是创新动能溢出的中介和桥梁;辽宁、山东、河北、新疆、天津、福建、吉林、四川和内蒙古弱弱集聚,扮演净溢出角色,这些省份提高创新产出可带动其他省份创新产出的提升。基于需求关系的网络亦可划分为四个板块,扮演主受益角色的有湖南、江苏、安徽、河北、广东、河南和山东,扮演经纪人角色的有浙江、陕西和内蒙古,北京、天津、云南、山西、四川、辽宁、福建和贵州集聚,广西、吉林、江西、甘肃、湖北、上海、新疆、黑龙江、宁夏、海南、重庆和青海集聚,均扮演净溢出角色。(4)地理邻近及行业R&D人员、R&D经费、技术升级经费、外资利用及生产外向度地区差异等产业特征因素是工业创新空间关联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影响力的演变趋势看,地理邻近的影响力有所减弱,R&D人员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力有所增强。其余因素对工业创新空间关联的影响较小,且仅个别年份显著,其中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可加强基于供给关系的创新空间关联,弱化基于需求关系的创新空间关联,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及市场化水平地区差异可加强两个方向的工业创新空间关联。

结合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抓住工业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紧密化、稳健化发展机遇,加强区域间工业创新溢出。各地区应充分利用与其他地区工业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及时捕获创新溢出,同时继续增加工业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增强自身工业中间品影响力和创新动能溢出水平。政府应统筹规划,为区域间工业中间品贸易营造良好环境,加速区域间技术流动,完善工业创新空间溢出机制,并根据各地区在创新空间关联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差异化技术创新策略,缩小区际创新能力差距,冲破溢出门槛,使各地区获取的创新溢出更为均衡。

2)在基于供给关系的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地区,应充分发挥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将自身先进技术向外溢出,推动工业整体技术跃升,处于边缘位置的地区应提高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能力和吸收能力,据此带动工业创新发展。在基于需求关系的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地区,应将自身创新需求向外传递,加强对板块外的创新引领,处于边缘位置的地区,应提高对其他地区创新需求的感知力和满足其需求的技术水平,从中获取更多创新动能,增强自身工业中间品在国内市场中的普适性。

3)在充分发挥网络中各板块角色功能的同时,增加板块内部成员间的创新合作,强化板块内部集聚效应,并进一步拓展板块间创新联系,促进创新动能反向溢出,实现创新动能良性循环。具体地,对基于供给关系的网络而言,净受益板块各地区应利用从其他板块成员中间品供给中所获取的创新溢出,提高技术水平,创新工业中间品,经纪人板块各地区在使用这些中间品后,作为桥梁和中介,将创新动能传递给净溢出板块各地区,努力打造完整传递回路。基于需求关系创新网络中的四个板块通过创新需求而关联,行动策略与基于供给关系创新网络类似。

4)应注意加强邻近地区间工业创新溢出,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和浙江、安徽、陕西在基于供给关系和需求关系创新网络中均处于核心位置,应分别作为东、中、西部地区的领头羊,着重加强这四省的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并借助广泛的创新关联,以点带面,实现邻近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行业R&D人员、R&D经费、技术升级经费、外资利用和生产外向度差距可显著促进创新溢出,意味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间的创新合作存在较大潜能,创新关联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大力增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中间品贸易,促成跨区域创新联盟,推动协同创新。

作者简介



谷晓梅1994—),(汉)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现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科研管理》、《运筹与管理》、《软科学》、《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文字:谷晓梅 栾新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