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济学
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
时间:2018-05-07 作者:王树强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
总结报告
报告人: 吕晓静、王莉、刘琪 专业:应用经济学
报告时间: 2018年4月3日
一、会议概况
1.会议名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雄安新区建设学术研讨会
2.会议时间:2018年3月31日-4月1日
3.会议地点:北京市国谊宾馆
4.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5.会议的主题及议题:雄安新区建设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
6.会议代表人数及构成:
会议代表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专家学者及全国各大院校学者、学生200余人。
二、会议总结
1. 会议背景
2018年4月1日是国务院宣告设立雄安新区一周年,恰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因此邀请全国知名学者就雄安新区的建设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展开探讨。
2. 会议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首先致辞,黄群慧深刻阐释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了工业经济研究所4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等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史丹主持会议。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教授就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目前中国区域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现着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显著,区域经济的重点问题包括地区间实质差距扩大,发展潜能基础差距大,部分地区贫困问题,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律基础薄弱,实际与理论相矛盾等。针对这些问题,范教授提出解决问题要处理好四大关系,首先是四大板块划分与经济类型相结合,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相结合;其次,落后地区敢与转的结合;再次,传统比较优势与新优势的结合;最后,政策优势与特色实验发展平台的结合。把握好四大关系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作为财政金融领域的权威学者以财政政策视角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观点。他认为当前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就是资金支撑问题,主要为收入与支出两个方向,解决协调发展要以三大支点为核心。第一,中央到地方转移支付问题。第二,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第三,各地税收优惠问题。把控好资金的流向与使用力度是协调发展的关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杨开忠教授面对新时代的区域经济学提出了自己的概念,他认为现在的经济学应该是新空间经济学,原因在于当前是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创新的基础在城市都市圈,产业集聚及知识溢出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各地引领创新发展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首先,地方品质是区位选择的关键,新空间经济学认为员工的异质性决定企业的异质性从而决定地区的异质性。其次,改革的重点在供给侧不是需求侧,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要强化本地市场效应,同时知识产品是全域的不是区域的,要打破知识产品的流通壁垒。最后,创新的优势在于人才,传统经济学认为人随企业走,新空间经济学则认为人才成就企业,企业推动产业集聚。杨教授的观点强调了人力资本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在未来的理论及实践方向上应该强化人才优势。
最后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对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战略主题问题,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就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态势新格局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问题分别做了发言,总结了我国实施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以来三者定位及发展趋势等问题。
通过这次的学习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2014年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念以来,京津冀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京津冀发展模式及三者职能定位并没有清晰界定,北京作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经济增长极的作用还未辐射到河北各城市地区,河北省面临西部地区资源困境,中部地区的经济现实,承担着东部地区发展责任应该在京津冀大都市圈发展中给予更多的精准的经济指导。经过专家的分析,对未来学术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是学术界的热议的重要话题,产业集聚,经济增长极与中心腹地之间的关系定位及功能界定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同时人力资源在未来区域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人才优势及高品质中心的知识溢出效应也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