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李威:探索无尽 热爱如初
求知探索之道,漫长且艰。唯勤勉不辍,持之以恒,方能稳步前行;广纳博采,精简其要,方能一朝薄发。在科研的广阔天地里,李威老师正是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了众多学者中的佼佼者。她始终葆有科研热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研人的责任与担当,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带一路”环境制度距离下中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让我们走近李威老师,感受她学无止境的科研精神,开启这趟独一无二的科研之旅。
选题背景
科研人员肩负着引领科技创新的重任,同时也需心系国家繁荣与民众福祉。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投资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然而,由于各国间的环境制度差异显著,中国企业在海外运营上面临着复杂的制度环境挑战。基于这一背景和现实挑战,李威老师决定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制度,助力激发中国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积极性。这一选题不仅关乎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更关乎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选题通过聚焦于“一带一路”环境制度距离下中国企业的环境责任,旨在揭示中国企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制度背景下积极履行环境责任,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研究意义来看,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还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协同共进。
申报历程
求索真理之路从未一帆风顺,对于任何人而言皆是如此。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李威老师经历了从迷茫到坚定、从初步构想到深化研究的转变。虽然首次课题申报未能成功,但是她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是继续广泛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动态,并结合专家的建议不断调整申报材料。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和反复打磨,李威老师再次进行申报。此次申报不仅深化了研究内容,还结合了实际问题,使课题更具实践意义。最终,《“一带一路”环境制度距离下中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这一课题成功获得立项。李威老师的研究也开启了新的篇章。申报课题这一过程中,李威老师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科研的执着追求,实现了一场自我的挑战和对真理的角逐。尽管过程中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正是这些挑战和不确定性激发了李威老师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心得体会
志坚者,事无不成。在科研的旅途中,每个科研工作者都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诗篇,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着一份力量。谈及心得体会时,李威老师提到,通过本次课题申请,她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研究需要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同时也加深了其对科研过程中不确定性的认识。结合自身经历,李威老师还真诚地向大家分享了三条宝贵经验,有利于培养研究过程中的逻辑思维。一是广泛阅读文献。面对一个大的研究范围时,应广泛阅读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献以及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而形成全面的认识。二是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在这一点上应关注现有研究的空白、难点和选题的价值,同时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三是制定研究框架和方法。基于选题制定清晰的研究框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最后,李威老师表示,科研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研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正是这份艰辛,才铸就了科研的辉煌与魅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唯有继续秉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我们才能奏响科研之歌,在成功的彼岸熠熠生辉。
李威(1988-),女,天津人,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河北省软科学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采访:叶馨森
撰稿:白志勇 王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