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王亚君: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到功成,大道至简,悟在天成。科研的道路漫长孤单,贵在坚持不懈、潜心钻研;科研的过程困难重重,贵在突破瓶颈、豁然开朗。这些在王亚君老师身上都得到了印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王亚君老师科研背后的故事吧!
选题背景
王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名称是《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的跨文化冲突协调机制研究:基于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的双元均衡路径》。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同时嵌入到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中,这使得跨国企业面临着跨文化冲突协调的实际需求。基于此实际问题,王老师构建了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跨文化冲突协调的理论研究范式,希望可以系统的提炼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是如何进行跨文化协调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王老师从博士一年级的时候就涉足该领域研究,最后的博士学位论文也和该领域研究紧密相关。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经过反复的雕琢,王老师完成了项目申报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项目申报书的背后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申报历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谈到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王老师提到了两点:一是找不到理论缺口,二是找不到现实问题。针对这两点,王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当阅读了大量文献,但是找不到具体的理论缺口时,要学会断舍离,重新思考;当陷入到一个圈圈里,感觉出不来的时候,应该多和外界去交流,不只是学界的人,业界的人也可以,听一听讲座或者商业汇报,可能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坚持就是胜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来,写论文是这样,申报项目亦是如此。只有有坚持下去的信念,才能有胜利的可能。
提到对科研的理解时,王老师说到,科研是一个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方法一定要与研究主题相对应,两者要很好的匹配起来,这是基本的学术精神。同时王老师认为研究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扎根于中国本土,推动新理论的构建,然后去更好的指导实践。另外,科研更多的是要有开放的心态,要和自己的导师保持合作的力度,要遵循导师的指导,真正的去发现一些有利的、有益的理论研究点,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面对科研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王老师认为要尽量在自己持续深耕的领域选择研究主题,做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不要盲目的去追赶潮流。
心得体会
最后,王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老师和学生的科研之路分别提出了建议。首先,对老师申报项目有两点建议,一是所申报的项目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要和前期的研究成果密切相关;二是研究选题,一定要顶天立地,既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又能去指导社会实践。对学生的科研建议也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希望学生要加强学术规范方面的学习,要爱惜自己的羽毛;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提升社会责任意识,研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尽量抱着一种求知的心态去探索,真正的去了解社会,研究一些现实问题,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科研之路必定艰辛,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采访:陈莹莹 撰稿:吴艺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