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梁林:玉柱琼梁,双木成林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根弹簧,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你会怎么做?是保持原状,现世安稳,还是跟随时间的脚步,去改变自己呢?在和老师交谈的时候,谈到了韧性的问题,很喜欢老师的回答,我们都不能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总要学会着成长,变化。

1.png







也许“惰性”是我们每个人的天性,但有的时候,逼自己一把,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老师认为,逼自己的含义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字面上的含义,首先要逼自己的是去做觉得自己达不到的事、其次是在这件事开始以后,逼自己做完这件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

 

关于选题,老师是基于两个原因决定做这个选题的。首先雄安新区是最近的热点问题,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雄安新区受到了各方的重视。而如何平衡外来人员与现有人员的融合问题,便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梁林老师就是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区域人才学的原理进行规划。

 

“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成功,都是内因外因共同铸造的结果。”老师如是说到。最近学院的科研氛围很好,大家都在做科研,也就带动自己想去做,而与此同时,学院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请来了专家帮老师们改稿子,也有学院的很多老师提供合理的建议。正是有了这样的环境,才促使大家凝心聚力地来做科研。

 

当然,当一件事尘埃落地的时候,我们都可以云淡风轻地去谈论过程中的心酸苦难,而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任何一项成就都没有说出来的那么简单。梁林老师也是这样。在写本子的过程中,要承受的不仅是来自项目自身的压力,还有来自诸如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毕竟我们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在写本子的过程中都是在晚上,老师坦言道,因为白天不能静心思考。一方面在逼着自己静下来,另一方面,在独处的时候,你能得到很多不一样的想法,而通过这种长时间地思考,对问题的思考不断的深化,一切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谈及感动,梁林老师说他非常感激学院,正是这样一帮热情的同事,才让他的工作能够完成。有一个懂你的人很难得,但有一批很懂你的人就是幸运了,梁林老师谈到了很多老师,比如不断鞭策与鼓励、一直从思维高度和细节把握上拔高的刘兵老师;善于一针见血、给出中肯点评的张贵老师;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的高素英老师;耐心指点、热情帮助的高记老师等等。他认为没有这些老师的帮助,是不可能拿到基金的。

 

正如开头写的那样,我们都是一根弹簧,面对压力时,需要在所处的环境中找到自己最舒适的位置。也许变化的过程会很难受,但那都是成功的必须经历的过程。梁林老师也说,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做科研,也算搁置了很久,但是当再次开始时,当初的那些,都是一个有力的支撑。毕竟,我们走的每一条路,没有一条是弯路。

 

 

采访:周璐 刘丽静

撰稿:周璐 刘丽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