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吕珊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秋窗犹曙光,落木更天风。值此秋意渐浓之际,我们同吕珊珊老师进行了一次受益匪浅的交流,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深切了解到一位致力于学术的卓越老师。吕老师待人亲近,学识渊博,对于学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其

一行一动无不彰显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风采。

吕珊珊.jpg

吕老师申请的青年科学基金课题为《基于非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的产品可靠性分析及稳健优化研究》,该课题是吕老师博士期间研究的延续和拓展,在原来主要关注产品可靠性分析和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稳健优化问题。基金申请的过程是艰辛的,在第三次申请后获得成功。撰写初稿之前,吕老师首先到浙江等地的一些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还综合考量了博士期间的相关调研情况,确定企业在可靠性分析和优化方面的实际问题,之后吕老师确定了研究主题和研究框架。可靠性分析方面,需要重点考虑哪些因子对寿命影响最显著,即找到关键因子;稳健优化方面,则需考虑将因子设置在何种水平。确定好大致的框架后,吕老师向资深老师请教,与同门探讨,直至多数人觉得研究逻辑和创新点没有问题之后开始撰写。

成功之路必定充满着辛勤汗水的浇灌。在写稿子的过程中,吕老师积极参加项目申报讲座,接受指导,汲取基金申报的成功经验,认真写作。虽然有时也会不知道如何下笔,但只要是有一点点想法,她都会在稿中落实下来。初稿完成后则是不断修改与完善,包括研究背景、特色创新点、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案等等。每一项都需要不断推敲,自己核查后还需要其他人进行复查,然后再根据他人意见进行修改,比如关键词的选取、文献综述的总结、特色及创新点等等,甚至是一些自己意识不到的小问题,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词的选取也要仔细地琢磨和修改。吕老师表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的问题,或者说当别人提出的意见与自己想法有出入且自己不想修改的时候,可以经过慎重思考后,回过头再来修改,不要不修改。因为只有经过这样重复多次的修改工作才能让项目书以近乎完美的情况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耐心,需要不断推翻自己再重塑自己,需要积极吸取他人经验,同时更加重要的就是需要不断平复自己焦躁的心态。

提到感悟,吕老师的回答主要涉及两点:一是准确定位。吕老师前两次都是投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工业工程与管理方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阻力。在吸取前两次的投稿经验后,第三次吕老师考虑了评审人对研究问题的熟悉程度和往年相近方向已获批的基金情况后选择了工商管理学科下的质量管理方向。吕老师表示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科学判断和预测,积极参考同领域的卓越研究,才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掌握好方向,也才会有一个继续研究的过程。这也就引出第二点,研究过程需要借助外力推动研究进展,不断完善,主要可以寻找三类人群的力量支持。一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包括学院组织的各类基金申报类型的讲座专家,还有比较了解基金申请或者有这方面经验的老师;二是相同领域的人,最好的人选就是在一个大的研究领域内但研究方向又不同的人;三是逻辑能力强的人,不一定只和同领域的人交流,跟其他不同领域的人交流也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吕老师特别提到曾经步磊老师给予自己的帮助,虽然处于不同的领域,但步老师的逻辑性很好,能站在全局性的角度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最后谈及同学们科研之路,吕老师建议到:“做科研或者写论文,选准一个方向后,就不要总是摇摆,哪怕遇到困难也不要放弃。虽然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打击,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不断完善你的成果,最终一定会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很累也会感到煎熬,但必须要逼自己一把,你会发现自己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如此广阔天地必将有所作为。对于科研必须集思广益,善于倾听,并保持锐意进取和迎难而上之初心和魄力,最终定会迎来柳暗花明。

 

采访:姜云超 杜紫薇  撰稿:任南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