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张丽晗:志在学术,勇于攀登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地艰难险阻。这点在张丽晗老师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功申请课题的背后有着无尽地努力与坚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张丽晗老师课题申报成功背后的故事吧!

张丽晗照片使用.jpg

聪明人找机会,努力的人把握机会,聪明又努力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张老师的研究课题是《事件驱动下的工程项目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动态交互机理研究》,主要回答的是项目方如何适时地调整治理机制的应用问题。当谈及研究课题的选择时,张老师提到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是工程项目治理的两种治理机制,合同治理是一种正式的治理机制,关系治理是非正式的一种治理机制。目前学者们对于这两种机制彼此究竟是增强还是削弱的关系仍未达成一致。张老师尝试从各个角度去解释两者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她慢慢发现以往大部分研究都是从静态角度出发,忽略了这两个机制怎么因为诱发事件的影响而发生动态的变化,所以张老师决定从动态的视角去探究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之间颇具争议的悖论关系。实际上,张老师从硕士和博士阶段就开始了工程项目治理方向的研究,并一直关注这个领域的发展,选择这个课题也是对之前研究的一种延续。

科研之路布满荆棘,需逆流而上,大部分做研究的人都会遇到瓶颈。张老师表示自己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因为之前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所以有时候把握不好选题的实践价值有多大。当她在遇到问题时,会和周围学者朋友深入交流以寻求帮助,会和他们去沟通讨论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些不固定议题的讨论有时不经意间就会促进思维碰撞,从而使张老师受到启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当谈到张老师在课题申请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时,张老师主要总结了以下三点。首先是要尽早着手写申请书的初稿。申请的过程可能不会顺利进行,但尽早完成申请书初稿后,就可以安心的做一些与申请课题相关的其他工作。其次是要多方面学习和归纳。申请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研究,可以通过与业界人士访谈等方式,增加对研究项目的深入了解。最后是要多听他人的建议,但不要盲从权威。多听多记录,当总结越做越多时,就要对各个专家给出的问题建议进行归纳,对于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的专家意见,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并与小同行交流把关,确定判断的准确性。

最后,张老师结合亲身的科研经历对其他老师和同学的科研之路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多关注顶刊。许多顶刊会有Call for Paper,这些征集论文的通知,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到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以及热点问题,通知里还会有一些研究问题的清单,为大家的选题提供方向,里面还会提到一些领域内知名活跃的学者,可以跟进这些学者最新的发表动态,同时也搜索一下他们之前发表在顶刊的相关论文进行学习。这些对于大家开拓自身的思路,产生自己的研究问题,推动研究进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在保证所选课题研究的大方向具有意义且与时俱进的前提下,要注意研究的连续性,选择了感兴趣的方向之后,不要轻言放弃,或者经常更换,基金项目的申请也是如此,对于专家而言也会比较认可在某一研究领域关注多年的学者。

尽管我们在科研途中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有时候想放弃,有时候彷徨,有时候浮躁,有时候迷茫,太多的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不知所措,但只要我们能够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多与他人交流,激发思维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方得始终。

 

采访:赵美丽 薛瑞锐 撰稿:苏晓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