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张昱城:夯实基础,日拱一卒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科研的道路崎岖漫长,充满艰难险阻,但只要夯实基础,日拱一卒,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每天的微小积累终会带来最后的成功。本次受访的主人公张昱城老师正是践行着这样的行为准则成功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近张老师项目申报背后的故事。

张昱城.jpg

选题背景

张老师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是《下属破坏型追随力和领导创伤后应急障碍:概念测量与基于fMRI脑功能成像的人力资源干预系统追踪研究》。谈及项目灵感来源时,张老师说到,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下属对领导和团队的积极作用,忽略了下属发挥消极作用的可能。在职场中,大家听到更多的可能不是下级对上级的夸赞,而是对上级的贬低或嘲讽,那么下级在哪些方面会对上级产生消极影响,又该如何解决这些消极影响?本项目的研究核心便据此产生。

申报历程

科研探索的路上充满不确定性。张老师认为,不确定性不仅存在于科研。如果把科研理解为一种工作,那么科研本身也是现代社会分工的一种,而且是一种智力工作的分工。所以只要参与社会分工,都会有不确定性。对于科研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大,也可以说小。较强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产出最终不一定能够转换为科研成果。但因为科研工作目标清晰,并且能够有一定的经济保障,科研也可以被看作一种不确定性较小的行业。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总是一帆风顺,张老师表示每个人都会遇到瓶颈,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瓶颈。对于如何突破瓶颈,张老师认为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寻找资源和能量。向内寻找资源和能量也就是加强自己,加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与认识,学习更为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论,增强自己在科研方面的能力,通过内在的提升寻找自身的能量。当内部资源已经没有办法再开发时,就一定要学会去寻找外部资源,与该领域中最顶尖的学者合作,但前提是自己需要在该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心得体会

谈及此次项目申请的收获与感悟时,张老师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积累,扎实做好每一个项目,通过一系列研究成果为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会使项目申请更加顺利。最后,张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老师和学生的科研之路提出了建议。张老师建议要做最顶尖的研究,阅读最顶级期刊的文章,以这些文章作为范本和标准来做自己的研究,以这样的态度去做研究,才能提升自己的水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即使前路艰难,只要脚踏实地,点滴积累终能汇聚成河,回报给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人们!

采访:孙雪刚 撰稿:刘雪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