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知行燕赵丨冀中数智乡旅先锋队第四站:走进核雕文化园,探访传统非遗技术

核雕文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独具韵味的一脉,它以微小的果核为载体,凝聚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与对生活的热爱。为探寻永清核雕文化特色与其传承发展路径,冀中数智乡旅先锋队于7月17日至19日对永清核雕的交易市场、核雕文化园和制作工厂等地进行调研。

核雕交易市场

永清核雕交易市场作为全国核雕产业的重要集散地,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线下核雕批发市场。队员们了解到了核雕的种类和技艺,其原料涵盖橄榄核、山桃核、核桃等,工艺上包括浮雕、镂空雕,动态雕等。核雕交易市场不仅是核雕作品流通的平台,更是一个活态的文化空间,承载着核雕技艺的交流、不同审美的碰撞,以及这门古老手艺在当代市场中的鲜活脉动。

4eed6d755ef2f48b4dc708d9d3d52658.jpg

beefc371332b60063026e6c6e2d8c2b2.jpg

4ff4e4d004c42921e8c10fd8039b350c.jpg

雕刻文化园

在永清核雕文化园的调研中,队员们拜访了河北省金牌工艺美术家王千月。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以细腻的刀工和生动的核雕作品闻名,作品既保留明清核雕的典雅韵味,又融入现代审美元素。谈及核雕文化园的影响,王千月表示,产业化为核雕技艺提供了生存土壤,但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传统工艺流失。他呼吁在推广核雕的同时,加强年轻艺人的培养,并建议文化园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原创设计。他的实践与思考,为永清核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447138a5c66fdf2b106de40f2f2cc8ff.jpg

b15ef4f4b02baebc1e2734acfaaf026f.jpg

7edc84540224d7681dc754d239979c7f.jpg

核雕工厂

在永清核雕产业调研的深化阶段,团队受邀深入当地核心工厂——五龙工厂,通过系统性参观与访谈,完整获取核雕生产全链条的一手资料。在工厂负责人的全程导览下,调研以“传统与科技融合”为主线,展开多维度研究。

团队简要参观原料仓库,了解到橄榄核、桃核等原材料的筛选与储存标准,通过观察认识到了原料品质把控的严谨性。

移步传统雕刻区,资深匠人现场演示浮雕、镂雕等技法,团队成员进行零距离记录,拍摄雕刻全过程,留存了展示动态运刀手法与细节处理技巧的影像,认识到了那些展示在人前的完美作品,每一件都是技艺与耐心的完美结晶。

转入数控车间,工厂引入数控雕刻机实现“人机协作”,负责人亲自演示的编程过程,让队员们看到了传统纹样在数字时代的华丽转身,通过人机技术互补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实现了效率与精度的革新。

在宽敞的成品仓库里,一件件精美的核雕作品按照不同品类整齐陈列。从严格的质量检测到独具匠心的包装设计,每个环节都体现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管理的完美融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融合了环保理念的包装,既保护了珍贵的工艺品,又传递着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念。

与五龙工厂负责人的深入交谈将这次参观推向了高潮。在坦诚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这个古老行业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生产比例的调配到销售渠道的拓展,从技艺传承的困境到创新发展的愿景,每一个话题都让成员们对核雕艺术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那些关于线上线下融合、科技赋能传统的规划,正勾勒出这门古老技艺与时俱进的生动图景。

总结

在这趟探寻永清核雕文化之根的旅程中,队员们见证了千年技艺在当代的传承与蜕变。从熙攘的交易市场到静谧的创作工坊,从王千月大师的匠心独运到现代化工厂的人机协同,核雕艺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故事。此次调研收获的不仅是丰富的影像资料和如今的行业处境,更是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深刻思考。团队成员共同相信,只要坚守文化自信,勇于创新求变,永清核雕这门"方寸之间的艺术",必将在传承与发展中书写新的篇章。

图文:冀中数智乡旅先锋队

行编辑:胡俊颖

稿件审核:闫晓楠

责任编辑:丁   懿

分管审核:张秀军

审核发布:赵   钊


TOP